运村老干部党员志愿者在帮助整理、演出人员的服装。
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近日,期待已久的第十二届杨桥庙会文化节重磅回归。前黄镇运村老干部党支部联合南杨桥古文化研究会开展“民俗风·故乡情”志愿服务活动,组织志愿者参加民俗表演、协助维持秩序、交通引导,以实际行动守护传统民俗文化。
“杨桥庙会是常州最大的民间传统庙会之一,也是武进前黄杨桥古村内的省级民间信仰类非遗项目,至今已有近千年传承!其历史之悠久、阵容规模之壮观、表演内容形式之丰富都是在苏南地区比较鲜见的。”前黄镇运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、南杨桥古文化研究会会长邵竞梅说,杨桥庙会始于宋代,盛于明清,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。由于疫情影响,前三年杨桥庙会都是小规模、小范围表演,今年的庙会吸引了四方游客,重现万人空巷的盛况。
【资料图】
“掮轮车”等30多项民俗表演、调配70多名演员、组织近千人的表演队伍……为成功举办好第十二届杨桥庙会文化节,在南杨桥古文化研究会艺术团团长郑小勇的带领下,全体会员人人出力流汗。好多会员嗓子哑了,喉咙疼了,咬牙坚持,人人都要为这次庙会增光添彩。
“难能可贵的是,杨桥庙会演员基本由杨桥本地群众扮演,年轻表演者占了超过三分之一。”邵竞梅表示,年轻一代的加入,不仅为杨桥庙会注入了“新鲜血液”,更使得一大批濒临失传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了传承、延续和发展。
在路口指引车辆有序分流,在老街提醒游客文明观看、在古桥上加强通行安保,庙会人流高峰期间,处处看到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团结协作的身影。运村老干部党支部退休党员蒋全新、史盘金、徐建松、蒋亚妹、吴建伟、马荣昌、杨浩忠等老同志,早早来到非遗展示的现场,为庙会顺利开展而整理物品、打包、装箱、搬运。
“杨桥捻纸源于历史上的捻军,作战前用来点燃鼓舞斗志,后来演变成集舞蹈、乐理、祭祀为一体的民间文化。”南杨桥古文化研究会朱琪介绍,杨桥捻纸作品内容十分丰富,随着时代发展,广泛应用在庆典、祝寿、上梁、乔迁等喜庆活动中。近年来,在前黄镇政府和杨桥村委的支持下,朱琪担任运村实验学校捻纸社团的指导老师,带领学生们先后创作《法》《乡村振兴法治同行》等法治捻纸作品,让法治之风吹遍校园。
在杨桥老书场门前,退休党员蒋亚妹介绍,杨桥古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到老书场吃茶听书,已经融入杨桥人的生活习惯。这两年,村委对老书场进行了保护修复,在保留说书功能的同时,赋予其理论宣讲、道德讲堂、援法议事等新功能。
南阳楼茶社是杨桥古镇另一个特色景点。旧时,村民遇到家庭矛盾、邻里纠纷、债务纠葛等麻烦事,都相约到此“吃讲茶”,一边吃茶,一边解决纠纷。作为调解民间纠纷的传统模式,“吃讲茶”最要紧的是请一位双方都信得过、有威望的“老娘舅”,老干部党支部书记邵竞梅就是其中之一。
人字拼接的青砖路,鳞次栉比的“握手楼”,流泻着杨桥古镇千年清淡淳朴的民风。人声鼎沸、摩肩接踵的庙会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的美好期盼。身为志愿者,他们用着不一样的方式,守护着杨桥传统民俗文化。
(供稿盛锡金)
运村老干部党员志愿者帮助装箱演出人员的纪念品。
南杨桥古文化艺术团团长、市级非遗传承人郑小勇在排序演出人员的队伍。
今年的杨庙会吸引了四方游客,重现万人空巷的盛况。